最新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情况报告
附最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地图
“专”,即专业化。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精”,即精细化。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特”,即特色化。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新”,即新颖化。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发现德国等经济体受影响很小,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左右,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 62%左右的就业,表现出很强的经济韧性。中小企业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但是,中小企业数量多并不代表一定能增强经济韧性。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家追赶发展过程中偏重规模和增速,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则是强调专业化程度,避免多元化战略,以确保在细分市场取得优势地位,从而增强中国经济韧性。
表1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表
从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布图来看(图1),位居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列的省份(图2),多处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带。浙江和上海的专精特新企业表现,跟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高度契合,上海创新资源丰富,而浙江正努力吸聚上海的资源转移。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研究发现,科创中心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分布高度重叠。一个地方如果具备创新土壤,就会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出现。
图2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TOP 10省份
这些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细分产品,不断创新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力,正成为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报告说,当前九成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四基”领域(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具有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图3)。
图3 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
根据多家券商研究所统计,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300多家企业在 A 股上市,这些企业大多呈现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大、研发投入高等特点,产业发展风向标效应明显。
从行业分布看,这些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领域,其中机械设备、化工、医药生物、电子、电气设备企业数量居前五位,分别达到82家、48家、37家、32家、23家,共计222家,占总数比重约71%(图4)。
同时,3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均值为98.36亿元,百亿以下规模的公司占主导地位,整体市值规模较小;2021Q1整体毛利率为45.40%,整体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74%,均处于较高水平。
图4 “专精特新”A股公司行业分布
截至今年2月,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已累计安排近84亿元奖补资金。该项资金支持了200个开发区、2000家以上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资本市场亦有助攻,培育“小巨人”效应突出。新三板通过设立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已成为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科创板专攻“硬科技”,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其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融资渠道。
表2 国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政策
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规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强。我们选取了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TOP 10省份,并对其支持“专精特新”的政策进行了梳理。
金融市场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一些地区实施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和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例如,海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专精特新板”;广东提出,力争未来 5 年推动 300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登陆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山西提出,将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及挂牌培育,积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入库,推荐优秀“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1] 宋阳. 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对策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 (21): 102-103.
[2] 徐蔚冰. 金融市场如何发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N].中国经济时报,2021-9-1(003).
[3] 刘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N].人民日报,2021-8-19(007).
[4] 新华社.国新办举行《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10/26/content_5554843.htm, 2020-10-26/2021-8-28.
[5]工信微报.刘鹤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的致辞[EB/OL]https://mp.weixin.qq.com/s/X0U1fiGUgHV5-qjhfuPWMg,2021-7-23/2021-8-28.
[6] 李求索 黄凯松 王汉锋, 中金:今日的“专精特新”,明日的“隐形冠军”
[EB/OL]https://mp.weixin.qq.com/s/j0wOx3fhMh5V3pkSFXClHQ,2021-7-23/2021-8-28
[7] 程晓玲, 北京证券交易所横空出世,专精特新“小巨人”区域版图浮现[EB/OL]https://mp.weixin.qq.com/s/aaxjAKSAeHdW5zxNjdWUSw,2021-9-2/2021-9-3
指导 | 贾永涛
作者 | 江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