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发展,产业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

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会议指出,要做好岁末年初各方面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过好“两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安排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确保老百姓温暖过冬。要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要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确保办成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会议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扎实推进政治巡视,持之以恒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着力纠治“四风”顽瘴痼疾,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依规依纪依法开展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严肃换届纪律风气,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大自我约束、自我净化力度,不断提升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综合效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强保障。

会议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纪检监察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1年工作情况和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18日至20日召开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对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领导体制、产生运行、任务职责等作出全面规范。在建党百年之际制定出台《条例》,彰显了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强决心。

会议强调,要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组织体系上发挥新效能,在贯通执纪执法上形成新机制,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要明确权力边界,严格内控机制,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强化监督、防治腐败,不断健全符合纪检监察工作规律的组织制度、运作方式和审批程序。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标杆。

刚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中央定调2022年经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插图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加强跨周期调节,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央定调2022年经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插图1
此前,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3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李克强表示,中国将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目的为何?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1、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

答: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此次降准的考虑是什么?

答:此次降准的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 一是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
  •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 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3、此次降准释放多少资金?

答: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什么是降准?与降息有何区别?

中央定调2022年经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释放1.2万亿资金插图2

图 / 图虫

 

有些小伙伴看到这条新闻时会有些许疑惑:降准是什么意思?和降息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降准?

所谓降准,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

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银行来保管,作为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要求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

降准和降息有什么区别呢?

降息是降低银行的贷款利率,没有增加市场资金量,但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其主要是为了鼓励企业的投资行为,但不一定代表货币流通量就会因此增加。

降息主要有两个作用:

1、通过降低央行存款回报,让钱进入银行之外的市场,提高交易活跃度;

2、可以降低贷款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所以简单的来讲,降准是投放流通货币,降息是鼓励投资。

   

为何此时降准?

券商分析3大原因

对于为何此时适时降准,记者了解到,市场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我国经济增速从过去10%左右的台阶,下滑到目前的5%以上。尽管这是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再加上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的影响,当然也是因为我国从高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回落是必然的。”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12月2日表示,“现在来看经济回落的幅度、程度略大。所以,明年要保持经济常态化恢复,应该下大力气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因为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一个保持在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长速度。”

东吴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勇表示,降准有利于让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

“2021年第三季度实际GDP当季同比为4.9%,这是1992年以来、除去2020年疫情特殊时点外,实际GDP当季同比首次跌破5%。随着稳增长压力加大,以降准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是适时之举。”

二是通胀压力减轻为降准提供窗口期。靳毅表示,随着近期煤炭价格及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回落,PPI顶部已经出现。展望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仅改变PPI下行斜率,并不改变下行趋势。因此随着当下通胀担忧的消退,央行实施降准的阻力减轻。

三是信用风险因素触发,一定程度上需要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以房地产和能耗双控为代表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受到各方的关注,市场普遍认为信用环境的改善需要宽货币加以配合。当前房地产虽然融资端有所改善,但远未到拐点,而某大型地产公司的风险暴露更是重要的触发剂。

黄文涛续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窗口期到来,货币政策将易松难紧。此次降准如能迅速落地,确有略超市场预期的情况。但此次降准将更加显示政策稳增长的意图,后续不排除将还有降准乃至降息。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杨志锦)、新华社、央行官网、公开报道